{蜜色影院}-久久久久亚州?ⅴ无码专区首,欧美熟妇自拍tⅴ在线,韩国r级电影,麻花视频在线观看电视剧锦镖人,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應急管理部專場新聞發布會

發布時間:2024-09-04|來源:

文字實錄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應急管理部副部長王道席先生,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消防救援局局長周天先生,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局長黃錦生先生,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王昆先生,請他們介紹情況并回答大家的問題。
  下面,先請王道席先生介紹情況。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 王道席: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應急管理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將圍繞應急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與大家作個交流。
  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環境。我想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歸納成效:
  一是突出預防為主,安全形勢保持平穩。我們把“防得住”作為硬道理,發揮國務院安委會的職能作用,著力強化責任落實、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圍繞“一件事”全鏈條厘清責任,組織開展了燃氣安全、電動自行車安全、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等專項整治行動,各地共拆改違規設置的防盜窗和廣告牌1232萬處,既有住宅小區和公共開放空間新增充電端口648萬個。我們堅持嚴格執法監管與熱情指導服務并重,“多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建立重點地區“結對幫扶”機制,對重點行業派出專家服務團,主動靠前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支持企業安全發展。今年截至8月底,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下降25.7%,重特大事故下降45.5%。
  二是強化體系建設,救援行動更加高效。國家整合設立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我們加強災害應對各方面全過程統籌協調,建立國家應急指揮總部指揮協調運行機制,建立上下聯通的應急信息網絡,加快建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完善應急預案,打有準備之仗。去年中央增發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我們大力實施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今年我國強降雨過程多、歷時長,多項水文氣象記錄突破歷史極值,一些地方發生重大災情,我們全力組織開展防汛抗洪救災,會同財政部預撥救災資金,派出工作組赴一線指導幫助,堅決打贏這場硬仗。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爭分奪秒搶救被困人員,彰顯了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本色,也展示了“火焰藍”的良好形象。
  三是狠抓固本強基,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我們把固本強基作為當前應急管理工作的主題,標本兼治解決問題。堅持依法治安,推動制修訂突發事件應對法、煤礦安全生產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發布了一批行業標準,把安全要求貫穿到規劃、立項、建設、運行等各環節;堅持科技興安,實施“智慧應急”戰略,大力推進高危行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以信息化推動應急管理現代化;我們還堅持人才強安,實施“應急科技領軍人才計劃”,大力培養應急管理人才。同時,我們積極支持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將資源和力量向基層傾斜,既為基層減負又為基層賦能。
  四是堅持社會共治,人民防線持續加強。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我們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讓大家廣泛參與公共安全治理,規范引導社會應急力量發展,推動商業保險、信用監管、安全評價等機構參與事故預防和災害救助,不斷壯大群防群治的力量。今年以來,全國受理安全生產群眾舉報31萬余件,發放獎勵3000余萬元,我們還通報表揚了一批災害信息員“吹哨”組織轉移避險典型案例。我們拓展各種渠道培育安全文化,持續加大應急科普宣傳力度,創新開展了安全生產月、消防安全月、防災減災宣傳周等活動,加強高危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努力實現“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作出了部署,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應急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下一步,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健全體系、完善機制、強化基層、提高能力,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切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
  我就先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邢慧娜:
  現在歡迎大家舉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南方都市報N視頻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戰略部署,對應急管理改革也提出具體要求,請問應急管理部將采取哪些措施來落實這些要求,進一步提高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王道席: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全會通過的《決定》用專章部署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用專節部署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這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重大戰略安排。我們將在全面貫徹落實全會決策部署的基礎上,突出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強化“救”的能力。圍繞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整合改革,盡快建成東北、華北、華中、東南、西南、西北六個區域救援中心,形成適應地區災害特點的關鍵拳頭力量;對標斷路、斷網、斷電等極端條件下的實戰需求,加大航空救援、水域救援、人員搜救、應急通信、工程搶險等先進專業裝備研發配備力度,健全救災物資快速調撥投送機制,盡可能滿足災區老人、婦女、兒童等多樣化需求,讓救援救助既有速度、更有溫度。圍繞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抓緊修訂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進一步加強黨對應急管理的領導指揮,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更好實現各方力量和資源的優化協同高效。國家層面已經建成了應急指揮總部,我們將指導各地建強省、市、縣應急指揮部,配套完善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提高應急指揮的綜合性、系統性、專業性。
  二是著力提高“防”的質量。圍繞完善安全生產風險排查整治和責任倒查機制,我們將動態優化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體系,完善專家和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參與排查整治工作長效機制,推動隱患治理規范化、專業化;幫助企業建立健全隱患自查自改常態化機制,引導企業主動查隱患、防風險,確保安全發展;我們還將在壓實排查整治責任上下更大功夫,完善地方政府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建立相關部門審核把關銷號機制,對明擺著的重大隱患不去查、不去改,甚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三是著力夯實基層基礎。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我們正在按會議要求和三中全會精神抓緊修改完善。文件印發后,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認真組織實施,在提升基層應急管理組織指揮能力、風險防范能力、隊伍實戰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支撐保障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切實筑牢應急管理第一道防線。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首次摸清了我國災害風險的“家底”,我們將持續用好普查成果,推動風險源頭管控和隱患精細化治理,不斷提高基層綜合減災能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記者:
  我們注意到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制后,職能有了拓展,任務也有所增加,面臨許多新挑戰。請問近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如何深化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建設,提升專業救援能力的?謝謝。
  王道席:
  這個問題請周天同志回答。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消防救援局局長 周天:
  謝謝您的提問。改革轉制以來,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的職能大幅拓展,年接處警量從2018年的118萬起增加到2023年的214萬起,五年來翻了接近一倍。針對任務需要,我們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立足國情深化力量體系建設,對標實戰提升專業救援能力,隊伍融合轉型升級步伐有效提速,戰斗力顯著增強。
  在深化力量體系建設上,我們織密城鄉消防救援網,布點建設消防救援站、特勤站、政府專職消防隊,加強企業專職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建設,指導各地成立鄉鎮街道消防站所2.4萬個、明確工作人員9.5萬余名。我們組建機動隊伍,向20個省份派駐4900余名指戰員,機動力量基本實現省份全覆蓋,重大災害救援全域機動。在河北、黑龍江、湖北、廣東、四川、甘肅6個省份,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打造區域性航空救援基地、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庫和精銳突擊力量,滿足區域性災害事故應急處置需要。我們重點加強專業力量,組建高層建筑、地下場所、大跨度大空間、危險化學品、地震、水域、地質、雨雪冰凍等專業救援隊5000余支,建實建強特勤隊伍和滅火救援攻堅組。結合任務實際,各地還建設了山地、冰域、高空等特色專業救援隊伍。建成6支跨國境森林滅火救援力量和12個特種救援大隊,大慶、昆明兩支航空救援隊伍任務區域擴展到10個省份。
  在提升專業救援能力上,推動國家級、省市級地震、水域救援訓練基地建設,加大特種救援人才培養力度,培養師資和技術骨干8.3萬余人。我們大力開展實戰化訓練,舉辦“火焰藍”比武競賽、消防搜救犬技能大賽。我們緊盯大災巨險和極端復雜災害,加強信息要素共享和力量聯勤聯動,深化實地熟悉演練與專家輔助決策,實現一體調度指揮和協同響應處置。我們強化新技術裝備應用,加快常規裝備升級,推動研發高精尖“撒手锏”裝備和智能裝備,創新實戰應用技術。五年多來,我們消防救援隊伍專業救援能力穩步提升,特別是在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京津冀特大洪水、湖南團洲垸決口等重大災害事故救援行動中,展現了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戰斗力標準,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消防力量,貢獻消防擔當。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關注到,中國地震局正在組織編制新一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為建筑物抗震設防提供國家標準,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相關情況。謝謝。
  王道席:
  這個問題請王昆同志回答。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 王昆: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國是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地質結構非常復雜,所以不同區域的地震危險性有明顯差異。地震區劃就是按照地震危險性的程度,將國土范圍劃分為若干區,對不同的區規定不同的抗震設防要求。地震區劃圖主要是為一般建設工程的規劃選址和抗震設防提供標準,同時也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城鄉規劃以及社會防御措施制定和應急準備等提供依據。
  我國從1957年開始已經先后制定了五代地震區劃圖,從前三代區劃圖開始作為“參考”“依據”,到第四代、第五代區劃圖開始就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所以這里可以看出我國抗震設防要求在不斷提高。2022年,中國地震局正式啟動了新一代區劃圖編制工作。新一代區劃圖以防風險為總體目標,以“多概率、寬頻帶、高精度、陸海一體”為主要特征,預計到2025年底可以編制完成,同時啟動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修訂工作。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一是基本完成了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這里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數據,我們建成了包含我國及周邊地區破壞性地震目錄1.4萬條、小震目錄23萬條、1942次地震的1.1萬組強震動觀測記錄等基礎數據庫;二是完成了全國地震構造環境分析和潛在震源劃分工作,并且在唐山地震、郯城地震等強烈地震區開展了三維震源模型構建;三是建立了地震活動性、地震動預測、場地地震動等一系列關鍵模型,構建了地震動危險性計算的技術方法;四是在華北平原、四川云南等代表性地區開展了關鍵模型和技術的集成試點,完成了試點地區的地震危險性計算。
  新一代的區劃圖編制充分吸收2023年甘肅積石山6.2級、土耳其7.8級和2024年臺灣花蓮7.3級地震的經驗和教訓,持續提高地震安全水平。針對中國東部超高層建筑、人員高度密集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等房屋設施,我們更加充分考慮長周期地震動和盆地深厚沉積層帶來的放大效應的影響。針對中國西部密集分布的大型斷裂帶,采用三維震源模型和配套的地震動模型,更加精準地評價活動斷層附近的地震活動水平。總之,新一代的區劃圖將堅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更好地服務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和各類規劃編制,有效支撐地震災害風險識別評估和地震韌性社會建設。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今年年初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出臺了《關于防范遏制礦山領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硬措施》,請問落實情況怎么樣?謝謝。
  王道席:
  這個問題請錦生同志回答。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局長 黃錦生:
  感謝您對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關心和關注。今年以來,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組織全國各地以強力推進《關于防范遏制礦山領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硬措施》硬落實為主線,扎實開展“學鐵規、明責任、硬落實、保安全”專項活動,壓實各方責任,狠抓剛性執行,有力地促進了礦山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八條硬措施”出臺實施以來,全國礦山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截至8月底,礦山生產安全事故起數、遇難人數同比分別下降了25.6%和31.99%。
  安全責任方面,對照“八條硬措施”細化責任主體任務清單,分別明晰了企業責任任務15條、監管部門責任任務15條、國家監察責任任務15條、地方黨委和政府責任任務6條,并推動照單落實。
  災害風險防控方面,確定并公布1128處災害嚴重礦井名單,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專項監察2122礦次,開展水害防治專項監察821礦次,嚴格執法檢查,累計查處重大事故隱患11257條,同時我們嚴格執行極端天氣預警撤人,累計撤出13萬人次,全力防范重大災害事故。
  “打非治違”方面,堅持“精準拆彈”,開展打擊煤礦隱蔽工作面專項檢查,全國查處隱蔽工作面725個,一批“炸彈”“毒瘤”被清除。嚴厲打擊安全監控系統造假等重大違法行為,通報曝光企業291家,約談企業3582次、企業主要負責人8533人次,行刑銜接399人。
  安全素養提升方面,舉辦“全國礦山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視頻培訓班”,參訓1.3萬余人,并推動70多萬學員網絡自學,安全紅線意識更加鞏固。
  礦山安全國家監察督政方面,對山西、黑龍江開展礦山安全督導,分別推動出臺制度文件388項、68項。礦山安全監察系統累計“督政”5558次,發整改函、監察建議函等2069份,約談1697人次,礦山安全國家監察“利劍”作用更加彰顯。
  同時,我們也看到,礦山行業固有風險高而大,基礎薄而脆,依然是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危中之危。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一件事、全鏈條”推進礦山安全改革發展,大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能源礦產資源保障。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2018年中國地震局啟動了地震科學實驗場項目,探索我國地震孕育發展規律,請問目前項目建設進展如何?建設過程如何發揮地震科技支撐作用,推進防震減災現代化?謝謝。
  王昆:
  謝謝您的關注。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上,習近平主席向會議致信,強調“科學認識致災規律,有效減輕災害風險”。同時在這次會上,中國政府宣布建設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中國地震局黨組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精神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堅持“四個面向”,聚焦“服務地震預測、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城市韌性、減輕鏈生災害”的總體目標,充分借鑒國內外各類地震實驗場建設經驗,全力推進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
  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國際上唯一針對大陸型強震進行系統研究的地震科學實驗場。2023年,批復了概算。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計劃在四川、云南建設1769個測震、形變、地球化學、重力等各類觀測站點。建成后,將具備在塊體邊界帶識別6.5級以上地震孕震體的能力。
  我們堅持“邊建設、邊產出、邊服務”。2018年以來,實驗場陸續推出高精度速度結構模型、莫霍界面模型等15項科學產品。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推出世界首個人工智能地震監測系統,可在1秒內精確估算地震震源機制參數。我們研發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自動編目系統,是人工編目效率的3倍。近期,我們與國家成都超算中心、清華大學等多家單位聯合發布全球第一個億級參數的地震波大模型。相關成果為促進地震監測預報智能化、推進防震減災現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撐。
  我們堅持開門建設、開放運行。美國、俄羅斯、荷蘭、埃及、阿爾及利亞等13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了實驗場科學研究。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四川省政府、云南省政府等科研院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參與實驗場建設。近年來,超過3000名國內外專家參加科學實驗場學術年會交流,實驗場的學術影響力在不斷增強。
  中國地震科學工作者將錨定2035年我國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強國前列的奮斗目標,繼承發揚科學家精神,努力將實驗場打造成為世界地震科學中心、地震科技國際合作中心、世界地震人才中心,加快推進地震科技自立自強,以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請問在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轉型中,針對重點行業領域消防安全隱患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有哪些考慮?謝謝。
  王道席:
  這個問題請周天同志回答。
  周天:
  謝謝您的提問。消防安全作為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消防安全隱患治理。
  在立法立標方面。我們突出源頭治理,加強消防法規標準建設,先后出臺了《社會消防技術服務管理規定》《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租賃廠房和倉庫消防安全管理辦法(試行)》等消防規章制度23部,壓實消防安全責任,嚴明消防安全管理要求。會同市場監管、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發布《建筑防火通用規范》《社會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及實施導則》《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管理》等消防領域國家標準68部、行業標準35部,為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技術依據。
  在專項整治方面。我們以“全鏈條”監管的方式解決現實突出問題,持續推進電動自行車、消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集中整治。同時,排查高層建筑95.5萬棟,督促整改隱患問題48.8萬處;推進5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實施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排查“園中園”“廠中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以及多業態多產權混合經營場所突出風險;推進暢通消防“生命通道”行動,督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等問題376萬余處。
  在宣傳教育培訓方面。我們持續推進消防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工作,比如,部署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暑期專項行動,舉辦中小學消防公開課直播;聯合郵政部門開展“消防知識進萬家”等活動。另外,針對違法轉包分包、違規動火動焊、冒險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混亂等行為,制作生產廠房、醫療機構、餐飲場所三類專題消防安全培訓片,組織相關單位廣泛學習。
  在提高單位自主管理方面。我們針對新領域,新業態,編制火災防范風險指南、檢查指引和管理規則,開展示范式檢查教學、蹲點式幫扶指導、預約式培訓服務、巡回式技術援助,提升單位火災隱患“自知、自查、自改”能力。聚焦“九小場所”、多業態混合生產經營、人員密集等三類重點場所,緊盯重點人群和單位處置隊伍,開展消防安全大演練活動,普及自防自救常識和技能。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營造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消防工作格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謝謝。
  中國應急管理報記者:
  智能化建設是推動礦山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請問目前我國礦山智能化建設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如何推進?謝謝。
  黃錦生:
  非常感謝您對礦山智能化建設工作的關注。礦山智能化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具體舉措,是推動礦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礦山智能化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在加強頂層設計方面,今年4月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聯合應急管理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 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上作出系統部署。
  在強化科技創新方面,批準建設5個礦山智能化相關的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重點實驗室,協調將“智能掘進”“露天礦無人駕駛”等5個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推動礦山企業、裝備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等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一批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取得突破。
  在堅持標準引領方面,發布《礦山智能化標準體系框架》,引導各有關單位開展相關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工作。發布《智能化礦山數據融合共享規范》,打通了“數據孤島”,破除了“信息煙囪”。
  在加大政策激勵方面,推動在煤礦產能核增、安全生產標準化、中央預算內投資、企業安全費用提取使用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動將智能化裝備納入大規模設備更新支持范圍。
  在堅持示范引領方面,會同國家能源局開展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征集、公布2批共92個礦山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近年來,相繼涌現出國家能源集團榆家梁煤礦、中煤集團大海則煤礦、山東黃金集團三山島金礦、首鋼礦業公司杏山鐵礦等一批典型案例。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礦山智能化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截止目前,全國建有1642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859處,有30余類2640臺(套)機器人、1328臺無人駕駛車輛推廣應用,1.7萬個固定崗位實現無人值守。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在政策標準、科技創新、應用示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動礦山智能化建設再上新臺階,為礦山本質安全奠定重要基礎。謝謝。
  邢慧娜:
  最后一個問題。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都知道,受極端天氣影響,今年全國多地發生了暴雨洪澇災害,部分地區受災比較嚴重,請問國家防減救災辦、應急管理部在救災救助方面采取了哪些針對性的舉措,受災群眾又得到了哪些妥善安置和救助呢?謝謝。
  王道席:
  謝謝鳳凰衛視記者對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的關心和關注。正如你所說,今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強降雨過程多,而且歷時長,江河洪水發生早、發展快,洪澇、風雹、地質災害等涉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局地損失重,救災救助任務十分艱巨。為確保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和救助,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有針對性的舉措,可以概括為“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災情預判,高效有序啟動救災響應。汛前,我們積極推進災害救助預案體系建設,強化救災和災情報送隊伍業務培訓,加強救災物資向鄉村一線預置,提高基層救災救助能力。災中,我們預判災害發展趨勢和救災救助需求,提前啟動救災應急響應,今年已累計啟動國家救災響應達到21次。災后,我們根據災情變化動態調整響應等級,先后5次提升響應等級,特別是針對湖南的災情及時將救災響應提升至二級響應。我們發揮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加密會商研判,針對受災程度深、救災難度大的一些重點市縣,組派聯合工作組赴災區指導幫助做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總的來看,我們救災響應的時效更強、頻次更高、措施更實,持續傳遞了“國家在行動”的有力信號。
  二是聚焦災區需求,快速調撥中央救災款物。入汛以來,我們會同財政部預撥了9批次中央救災資金31.25億元,足額確保了救災急需,撥付效率更快、支持力度更大;我們還統籌中央和地方儲備資源,會同國家糧儲局調撥了21批次47.32萬件折疊床、被褥、家庭應急包等中央救災物資,滿足群眾臨時避險、轉移安置、過渡安置等不同時段需求;針對各地災情特點和群眾急需,我們多次啟動應急物資政社協同保障機制,調撥了大量食品、生活用品等緊缺物資,更好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三是聚焦重點環節,深入一線加強督促指導。我們組派多個核查組、專家組、指導組,蹲點式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面對面宣傳解讀救助政策,指導地方開展救災救助工作。特別是緊盯集中安置點的管理服務,指導有序組織物資發放,努力保障受災群眾食宿等基本生活,特別是通常所說的要做到“五有”。另外,我們還協調提供醫療、文化、心理等服務,努力讓受災群眾安心、舒心。我們在很多安置點也看到,群眾雖然受了災,但積極自救互救,有的還自發參與志愿服務,讓人非常感動。目前,災區基礎設施搶修搶通、倒損住房重建修繕等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正在抓緊推進,后續我們將持續跟進加強指導,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災區一定能早日重建美好的家園!謝謝!
  邢慧娜:
  好的,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參與,大家再見!